又刷屏!有一种伪国学叫“端午安康”
又是一年端午时。
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,但也有很多事情,连时间大爷也表示暂时无能为力,比如“端午安康”这句明明以讹传讹、似是而非却越来越流行的节日祝福语。
关于这个问题,我在两三年前就曾写过一篇小文章《被“端午安康”刷了屏,不能忍!》,当时点击率还很高,还被若干的公号抄袭;按说流传范围也不算小众——可惜并没有什么用,“端午安康”的喊声仍然震天价响,甚至成为让人无法忽视的大众传播现象。
对此,我只好表示无语。
谁让一提到端午节,大家就马上想到那个委屈投江的诗人呢——既然是纪念一位投江者的节日,当然不能喊“快乐”,只能道“安康”,要不过节的姿势不正确。
然而,事实果真如此吗?
不得不说,在端午节的问题上,我们都有些想当然了。早就有民俗学者指出过,屈原也好,伍子胥、曹娥等人也罢,其故事只是附着于端午这个节日之上的历史传说。
究竟是先有节日,还是先有传说,学界迄今尚无定论。甚至,大多数民俗学家都认可是先有了作为“节日”的端午,然后才有屈子等人的传说次第附着于这个节日之上。
一言以蔽之,是先有了端午节,而屈子投江的故事只是关联于这个节日的民间传说的一部分,而已。
端午节既然不是纯为纪念投江的诗人才出现,也就从根本上不是一个如清明节一般的祭祀性节日,因此端午时不宜说“节日快乐”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。
关于这一点,民俗学家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杨利慧教授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,她说,端午节的设立和传统农业民族注重时令节气相关。
五月初气温上升,天气开始进入暑热阶段,这时各种害虫、五毒等滋生,古代先民为了祛邪避毒、祛病防疫而设立了端午节;端午节时喝雄黄酒、挂蒿草、艾叶等行为就是为了驱虫避邪,因此端午节设立的初衷是为了祛毒平安,本身的基调是喜庆祥和的,并不像清明那般着重于祭祀。
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张颐武教授也说:“端午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,有人非得说这天一定要说安康,没这回事,端午快乐。”
另外,古人过端午节时的喜庆画风也为上述说法提供了历史的佐证。
北宋著名诗人晏殊的“端午诗”中写道:“雕盘分楚粽,重重团扇画秦娥;宫闱百福逢嘉序,万户千门喜气多。”
唐玄宗亦曾在《端午三殿宴群臣并序》中直抒胸臆:“叹节气之循环,美君臣之相乐”。
诸君可能会问了,既然端午节自古即是“快乐”的,那“只能说端午安康不宜说端午快乐“的说法又是哪里来的呢?
答案是以讹传讹。
据说几年以前,一位笃信”端午节起源于屈子投江“的非物质遗产砖家曾在接受电视采访时煞有介事地表达过这个观点。后来这种说法就开始如病毒一般传播开来,从小众到大众,人们纷纷跟进,以讹传讹,积非成是,至今日,终成沸沸扬扬之势。
”端午安康“这种伪学问的散播和流行,既是一个有趣的文化社会学现象,值得反思和检讨,它也在一定意义上印证了我们时代对于传统文化认知的浅薄和浮躁。
为了显得有一点学问和讲究一点传统文化,结果却落入了”端午安康“这种伪学问的文化陷阱里,这事儿,无论从哪个角度看,都很讽刺。
延伸阅读——
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:muxihuaibai